主板内核电压调整超频
作者:系统管理员    发布于:2014-08-31 18:02:31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 为提高超频成功的可能性和超频后的稳定性,适当提高CPU工作电压,是超频成功一个关键因素,这一点菜鸟往往容易忽视或不敢下手。当你超频后成功启动,但运行不稳定时,如果你将CPU电压适当提高一档,问题大都迎刃而解。其实只要你有足够的胆量,绝大多数CPU可稳定工作标称电压以上10%-15%的水平,当然除了提升电压外,有时候降低电压也可以提高超频后稳定性,这主要是由于低电压降低了CPU的功率和发热(比如最新的Athlon 4,标称电压是1.4V,但是很多资料报道1.3V就可以了)。

最终一颗CPU在多高的电压下稳定运行,需要在实践中摸索。但是目前很多主板,特别是一些型号稍旧的主板,由于本身CPU供电电路设计的限制,只能在比较有限的范围内调节内核的供电电压,这就需要我们对主板上的CPU供电电路做一些修改,才能够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内核电压。今天笔者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常见主板的修改方法。

一.内核电压调整原理

首先我们还是先要熟悉一下当前主板CPU供电电路的设计原理,早期的主板,大家都能在主板上CPU插槽位置看到硕大的散热片,那时使用的是传统分压式稳压电路,消耗在功率管上的无用功率比较多,随着CPU功率需求的不断提升,浪费的无用功耗也更加明显,而且也给功率管散热带来极大困难。所以大约从奔腾MMX起,大部分主板的CPU供电电路都改成了交换式设计,这时显著的特征就是没有了大散热片,因为开关式电源效率高啊!主板由开关型稳压器(Switching Regulator)对CPU内核供电,开关稳压器位于处理器插座的旁边,主要由PWM(脉宽调制)集成电路,功率晶体管,电压调整跳线,分压电阻,滤波电容及一些外围元件组成,其中PWM是关键,脉宽调制的大小直接控制基准输出的电压高低。

我无须讨论开关稳压器的工作原理,我只想首先介绍一下电压调整部分,内核电压和VIO电压一般采用单跳线(One Jumper)设计,即通过用跳脚帽短接一组跳线的不同位置,接通不同的分压电阻,见下面示意图,从PWM的第14脚(此脚的功能是提供5V基准电压)分得不同的参考电压,然后与从输出端取样的电压比较,再反馈回PWM内部的误差放大器中,从而调整脉冲宽度,达到稳压的目的,很明显,这几个电阻的阻值.就是决定输出电压高低的关键因素。

当前位置